徐滨士院士在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上讲话

2017-05-28 14:48:34 浏览:830

blob.png


在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士外籍院士  徐滨士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京都。寄托着全国表面工程界专家、学者、企业家热切期望的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今天终于在阳春四月的北京召开了。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代表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及组织委员会、代表老一代表面工程科技工作者,向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地祝贺。

    中国的表面工程事业与共和国同步快速发展,在国家重大工程的带动下,在一大批热爱表面工程事业人士的关怀、扶持和推动下,表面工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现已成为国际表面工程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应对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表面工程的“节能、节材、环保”特性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关键支撑技术。

    表面工程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再制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研究发现,装备的失效取决于最薄弱零件的失效,只要使最薄弱的零件延寿,装备的整体性能就能提升;实际上,最薄弱零件或零件最薄弱处的失效,基本都是零件表面的磨损和腐蚀失效。解决磨损和腐蚀问题,表面工程技术的优势得天独厚。为此,通过以装备的废旧零件为“毛坯”,利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及剩余寿命评估预测技术等对毛坯的失效表面进行高质量、批量化地修复与提升,就能够重新赋予废旧装备的服役能力,实现装备“从生到死、起死回生”。

    再制造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法律条款;再制造产业也被国家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制造现已成为我国构建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会议围绕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工程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表面工程摩擦学、表面涂层的腐蚀与防护、新型表面涂层等16方面设立了主题,共收到论文摘要近300篇,经评审后有约200篇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表面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表面工程的前沿热点和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继2006年兰州会议、2008年武汉会议之后,又一次专门开辟出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为青年学者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会议的创新思维和勃勃生气。据统计,投向会议的论文中,第一署名是青年学者的占到60 %,反映出青年学者挑大梁、年长学者做后盾、表面工程事业继往开来的喜人景象。

    衷心感谢为会议成功召开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感谢论文作者和参会代表的热心参与,感谢一年多来为会议做了大量工作的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最后,再次预祝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圆满成功! 

                                            2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