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分会在京召开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

2017-05-29 14:28:59 浏览:416

新闻图片

 

表面工程分会在京召开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扩大)会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于2010年元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主任委员徐可为教授主持,徐滨士院士亲自到会指导,28位常务委员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与会员处左晓卫处长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讨论的工作有:第八届表面工程全国会议的安排;第六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计划;第六届海峡两岸薄膜技术研讨会计划;学会表彰奖励工作;表面工程分会的换届安排以及学会会刊等工作。

1 第八届表面工程全国会议即将于4月下旬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装甲兵工程学院承办,共收到会议投稿摘要近300篇,投稿单位超过30个,投稿量较多的位有:装甲兵工程学院48篇, 中科院兰化所23篇,西南交通大学15篇,中科院宁波材料所14篇。学会会刊《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配合会议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已经收到的论文全文进行了评审,对每篇论文均提供了修改意见,原则上同意录用。投稿论文经评审后全部收录到会议论文集,本着自愿的原则,部分优秀论文择优分期分批在《中国表面工程》正刊中刊出。(《中国表面工程》不再出版会议增刊。)

本届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是对表面工程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大检阅,同时也是了解表面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的大好机会。大会邀请到的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报告人有:

主旨报告(426日上午):徐滨士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左铁镛院士(北京工业大学),霍辛斯基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薛群基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金吉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宋天虎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特邀报告(426日下午王国彪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刘世参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董汉山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徐可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吴林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毅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邢忠总经理(济南复强再制造公司),朱振旗教授(美国斯迪文森大学)。

4月27日的会议将设立6个分会场,其中含1-2个青年论坛分会场,各分会场主持人由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40岁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可参加青年学术论坛; 据统计,目前已提交全文并自愿参加青年论坛的人数近80人。会议将从参加青年论坛的报告人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

2 第六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计划于2011年5月在西安召开

第六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本次大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自1997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表面工程国际会议以来主办的第六次系列学术会议,也将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和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首次表面工程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大会定于2011年5月10~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南洋大酒店)举办。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表面工程领域著名学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会,共同研讨近年来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专题:1.表面工程的历史回顾与展望;2.表面涂层技术(热喷涂,电化学处理,气相沉积、表面复合技术等);3.表面改性技术(离子/电子/激光束处理,微弧氧(碳/氮)化,表面扩散处理,表面纳米化技术等);4.应用于MEMS和NEMS的微、纳米薄膜及分子薄膜技术 ;5.表面及界面特性研究(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摩擦学及腐蚀防护理论与应用;7.表面工程数值模拟及表面材料表征;8. 功能材料的表面工程;9.表面工程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10.基于表面工程的再制造理论和技术;同时欢迎表面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投稿!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表面工程国际研发中心。    支持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科技局。协办单位有: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装备与再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实力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媒体有:《中国表面工程》、《材料保护》、《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

会议联合主席由 徐滨士院士(装备与再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薛群基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

国际指导委员会(部分人员):Brian Birch(UK), Chuanxian DING(China), Chengwei CHE(China), Dongying JU(Japan), Guobiao WANG(China), Hanshan DONG(UK), Hans-Werner Zoch(Germany), Ion Brown(USA), Jiajun LIU(China), Jian LU(HK), Kesong Zhou (China),Lishi WEN(China), Paul K CHU(HK), Robert Wood(UK), Ronghua WEI(USA), Siwei ZHANG(China), Tadeusz Wierzchon(Poland), Vincent JI(France), Wladyslaw Wlosinski(Poland), Wolfgang Tillmann(Germany), Yongqing FU(UK) 

学术委员会:

主  席:徐可为  副主席:陈建敏

委  员(姓氏笔画为序)(部分人员): 王  为,王成彪,王福会,马世宁,田修波,庄大明,吕反修,孙冬柏,刘 敏,刘维民,刘宣勇,李戈扬,邢建东,林 安,周仲荣,崔福斋,雷明凯, 潘 峰,蔡  珣,憨 勇

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长久  副主席:顾卡丽

委  员(姓氏笔画为序)(部分人员):  马大衍, 马胜利, 朱  胜, 安桂华, 张  坤, 张  帆, 张建勋, 陈小虎, 范多旺, 杨冠军, 柳  斌, 谭  俊 

重要日期

2010年01月31日  第一轮通知

2010年10月31日  论文摘要

2011年01月15日  录用通知

2011年03月31日  第二轮通知

2011年04月15日  论文全文

2011年04月30日  会议程序册

论文出版及会务费

录用论文全部收入会议摘要集,会后经专家严格评审的部分优秀论文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发表。论文要求:论文摘要控制在300字以内,格式要求见会议网站; 论文全文采用word 格式,标题、摘要、正文、图表及参考文献的格式统一按《Interna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杂志要求。论文全文限制在4页印刷版面。

会务费:注册费:正式代表1000元/人,学生代表700元/人(以学生证为准),统一安排食宿,住宿费用自理。

会议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icse2011@mail.xjtu.edu.cn

会议网站:http://icrp.xjtu.edu.cn/meeting.php?blogId=14

联 系 人:马大衍, 029-82668395

3第六届海峡两岸薄膜技术研讨会计划于2010年8月在兰州召开

第六届海峡两岸薄膜技术研讨会由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薄膜材料和制备技术正成为二十一世纪备受关注的热点技术领域。为了促进海峡两岸薄膜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共同发展,定期举办两岸薄膜材料学术研讨会,有助于两岸相关领域科技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与沟通。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与台湾镀膜科技协会的多次协商并一致同意,自2005年起作为系列会议,每年在两岸轮流举办一次薄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首届会议已于2005年12月在台湾日月潭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在西安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在台湾台北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1-13日在厦门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技术与研讨会曾于2009年12月于台湾台北科技大学举办,以上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对于促进两岸薄膜科技领域学者的相互交流,开展相关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据协商,第六届海峡两岸薄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20日至22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届时气候宜人的初秋兰州欢迎海峡两岸薄膜领域的学者聚集一堂,探讨薄膜科学与技术的最新发展,分享薄膜科技的最新成果,共同为促进两岸镀膜科技和产业的技术进步献计献策。

根据会议性质,本届会议不公开征文,会议将由会议组织方和承办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台湾镀膜科技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别邀请25位左右代表海峡两岸最高水平的薄膜科技研发和产业界的代表做专题演讲。会议不需要演讲者提供论文,只需要提供PPT报告,组织方将根据演讲者所提供的PPT报告制作精美文本。请会议组织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和台湾镀膜科技协会分别组织10篇代表性报告、连同会议承办方组织的5篇报告,于2010年5月31日前将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络方式等信息和报告题目递交会议承办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李宏轩,lihx@licp.cas.cn),PPT报告的递交日期为2010年6月底。

本届会议对于所有参会代表免会议注册费,会议将为参会代表提供会议期间的餐食,会议联系的住宿酒店是兰州饭店或飞天大酒店,两岸代表差旅住宿费自理,会议承办方将向报告人赠送精美礼品一份。本届会议的会议规模拟控制在50~80人,以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邀请代表为主,欢迎台湾镀膜科技协会组织报告人以外的代表参会。8月的兰州瓜果飘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会议组织者和承办者欢迎海峡两岸薄膜材料研发与应用单位积极参加。会后,会议组织者将为海峡两岸的参会学者协助联系著名旅游景点敦煌的旅游,费用自理。

会议网站:http://www.licp.cas.cn/csct2010

联系电话:+86 931-4968150 李宏轩

电子邮箱:lihx@licp.cas.cn

4表面工程分会换届大会将于2010年4月在北京举行

表面工程分会换届会议时间:2010年4月26日,与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同期举行。新的委员推荐表格已经发给各委员单位,汇总表格时间是2月28日,请还没有提交新表格的单位和个人速将新表格反馈给秘书处。

表面工程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于2005年11月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以来,举办了多次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多次被评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分会,分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度最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奖牌。

表面工程分会成立了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徐可为  副组长:陈建敏 马世宁 顾卡丽)。会议提议为了加强学会的工作,委员会构成将增加顾问委员会,由院士和资深专家组成。会议提名了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和表面工程研究单位作为新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单位候选人,并提议将第三届委员中的在学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委员作为常务委员候选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表面工程学会的影响力,建议各委员单位积极推荐新委员参加学会,发现和吸引近几年表面工程研究和应用单位新的人才,推荐和邀请人才和单位参加学会组织和参与学术交流。表面工程分会换届会议时间定为2010年4月26日在北京召开。

5 《中国表面工程》杂志将兼作再制造工程分会会刊

《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提出《中国表面工程》杂志关于兼做再制造工程分会会刊,提请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会决定成立再制造工程分会,由于申办该分会会刊需要较长时间,徐滨士演示建议《中国表面工程》在作为表面工程分会会刊的同时,暂时兼作再制造分会的会刊。再制造与表面工程关系密切。

6 学会表彰

   表面工程分会自成立以来,涌现了大量人才,在表面工程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面自2006年开始对青年学者进行了奖励,为了而进一步鼓励人才培养和出尽行业进步,会议提出将学会奖励列为学会的定期工作,委员会将逐步完善奖励项目和评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