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l Presentation隐身/防除冰复合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编号:315 访问权限:Participants Only 更新:2024-04-18 08:45:41 浏览:68次

2024-05-12 09:45

15min

[L2] 论坛11:表面工程应用技术B [L2-1] 论坛11B上午场

暂无文件

摘要
近年来,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飞行器的作战生存能力和飞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首先,面临敌方多维度的雷达探测环境下,飞行器易被搜索、追踪和打击,严重威胁其作战生存能力,此外,在高空飞行时的表面结冰现象将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降低飞行安全性。因此,探索兼具隐身与防除冰功能的复合结构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
本工作首先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制备了电热薄膜,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理论,将薄膜周期性排列完成栅格化设计,满足表面高效防除冰的前提下改善其透波性能,在1-18 GHz频段具有优异的透波性能,透波率大于80%。此外,采用羰基铁粉/硅橡胶复合材料开展吸波隐身超材料的设计工作,探究极化角度与入射角度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其吸波机理为电磁共振和边缘衍射效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栅格化电热薄膜电热防除冰耦合超材料隐身吸波的策略,并综合评价复合结构的隐身与防除冰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在1.49-18 GHz频段内的吸波率大于90%,在不同极化角度和入射角度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此外,在温度为-10 ℃、风速为25 m/s、液态水含量(LWC)为0.8 g/m3、液态水滴直径(MVD)为10-30 μm条件下进行防冰测试,当输入功率密度为0 W/cm2、0.20 W/cm2、0.36 W/cm2时,翼型前缘分别在6 s、26 s、46 s时开始结冰,当输入功率密度大于0.71 W/cm2时,复合结构可以在120 s内表面不结冰。在温度为-10 ℃、风速为25 m/s、液态水含量为0.8 g/m3、液态水滴直径为10-30 μm条件下进行除冰测试,当输入功率密度为0.53 W/cm2、0.83 W/cm2、1.07 W/cm2时,除冰时间分别为302 s、197 s、149 s。综上所述,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隐身及防除冰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吸波隐身超材料,电热防除冰,频率选择表面,复合结构,栅格化结构
报告人
付 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