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寸TiO2纳米管对血凝块结构,巨噬细胞和体内成骨的影响
编号:169 访问权限:PARTICIPANT_ONLY 更新:2020-10-20 13:50:54 浏览:11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0-11-15 11:05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I] 分会场八:生物材料表面工程论坛 [I1] 上午

暂无文件

摘要
      骨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植入后种植体表面首先与血液接触形成血凝块。血凝块的形成启动于血小板的活化,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释放凝血酶键合纤维蛋白原形成三维纤维蛋白网络结构。同时,大量生长因子通过血小板活化逐渐释放到周围。研究表明纤维蛋白网络的疏松程度具备可调性,且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后者可以通过种植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加以控制 [1]。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作为天然支架的血凝块能够加速种植体周围的伤口愈合 [2]。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种植体表面诱导的血凝块结构特征能够刺激干细胞的分化。因此,适当特征的血凝块被认为能够有效影响骨整合。然而这些研究中大多数只进行了体外实验,体内血凝块的形成及其在不同表面形貌的种植体表面上的特征仍是未知的。在凝块形成后,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调节能够决定骨整合的成败。巨噬细胞一部分来源于血液中单核细胞的分化,因此,血凝块结构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
      TiO2 纳米管由于其高度可控的纳米尺寸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表明,单独调节纳米管的直径能够影响BMSC的粘附、增殖和分化。据此,通过制备不同直径(范围从15到120 nm)的TiO2 纳米管,旨在解决骨整合中涉及的两个问题:(1)不同直径的TiO2 纳米管是否能够影响血小板活化和血凝块特征;(2)血凝块的特征是否具有调节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调节功能。
关键词
骨;骨免疫;血凝块;金属种植体
报告人
龙白
华东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13

    2020

    11-16

    2020

  • 10-31 2020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 11-05 2020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 11-16 2020

    Registration deadline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