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0 15:23:21 浏览:371
作者: [日]近藤精一 石川达雄 安部郁夫
译者: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表面工程分会委员 李国希先生
出版时间: 2006年
ISBN: 750257785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吸附的基本概念、吸附作用力、吸附等温线及其测量方法、气相吸附、液相吸附、固体表面和吸附状态的研究方法、常见吸附剂等内容。着重阐明了吸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反映了吸附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
本书内容包括基础和应用,是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可供从事与界面科学有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化学、化工、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序
经过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国希先生的辛勤努力,《吸着の科学》(吸附科学)中文版问世了。我们感到特别高兴。从20世纪中叶开始,界面科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取得了显著发展,吸附科学也发展成为界面科学的核心。我们相信《吸着の科学》也为吸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今天,吸附科学正在发展成为纳米技术的基础。
目录
第1章吸附现象1
11发展历史1
12吸附现象的利用4
13吸附概念6
14固体表面形状8
15表面的物理化学状态9
16多孔体和细孔13
参考文献15
第2章吸附作用17
21london色散力17
22偶极子相互作用18
23四极子相互作用19
24静电力20
25电荷转移相互作用25
251氢键25
252酸、碱、π轨道相互作用27
26表面修饰28
27细孔吸附30
第3章吸附等温线31
31吸附等温线的类型32
32非多孔体的吸附式及其吸附理论35
321henry吸附式35
322freundlich吸附式36
323langmuir理论37
324bet吸附理论40
325根据bet理论测定比表面积45
326polanyi吸附理论49
327frenkel瞙alsey瞙ill(fhh)吸附理论51
328标准吸附等温线53
33气体在中孔和微孔内的吸附57
331t图法57
332αs图法60
333毛细管凝聚63
334中孔和大孔的吸附滞后65
335中孔和大孔吸附滞后的类型69
336总孔容积70
337孔径分布的分析方法72
338大孔解析法81
34微孔填充84
341微孔和ⅰ瞓型等温线85
342微孔内的势场86
343微孔解析87
344低压区的吸附滞后96
35混合气体吸附96
36吸附速度101
361吸附速度公式101
362吸附速度和扩散103
第4章液相吸附115
41液相吸附作用和吸附等温线115
411液相吸附作用115
412吸附等温线及其计算方法118
42平衡吸附式119
421含一个常数的吸附公式120
422含两个常数的吸附公式120
423含三个或更多个吸附常数的
吸附公式125
424gibbs吸附式127
43液相吸附理论128
431polanyi吸附势128
432净吸附能法130
44液相双组分吸附134
45液相吸附等温线的分类135
451稀溶液中的吸附等温线135
452复合吸附等温线的分类137
46多组分溶质吸附139
461基于langmuir公式和freundlich公式
的方法140
462radke瞤rausnitz方法141
463未知组分混合体系的吸附144
47吸附速度146
471粒子内有效扩散系数的估算方法147
472细孔扩散和表面扩散150
48憎水性吸附152
481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吸附性能
的关系153
482吸附等温线的估算方法164
483憎水性吸附剂的细孔结构和吸附
性能166
49高分子吸附168
491吸附形态168
492高分子吸附特征170
493蛋白质吸附172
第5章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方法177
51试样预处理177
511预处理的保护气氛178
512抽真空178
513气体净化179
514测定试样的质量179
515容量法和重量法180
516双组分混合气体中各个单组分吸附等温线
的同时测定182
52容量法测量装置182
521试样池185
522压力传感器185
523液氮面的控制186
524气体非理想性的校正187
525自动吸附测量装置188
53重量法190
531石英弹簧法及其自动化191
532各种电子天平193
533磁悬浮天平193
54流动法195
541一点法195
542连续流动法196
55液相吸附的测量方法196
551吸附量的测量方法196
552吸附速度的测量方法198
553比表面积的测量方法198
第6章固体表面和吸附状态的表征201
61热力学方法——吸附热和脱附热202
611吸附等量线法202
612直接测定法203
613浸湿热(或润湿热)205
614热分析法207
62分光光度法208
621电导率208
622分子光谱209
63磁共振216
631原理216
632核磁共振218
633电子自旋共振218
64抗磁化率219
65各种显微镜219
651透射电子显微镜219
652扫描电子显微镜220
653扫描探针显微镜220
66润湿221
67粒子直径222
671沉降法222
672瑞利(rayleigh)散射法222
673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223
674x射线、中子射线的小角度散射和衍射223
675电导率法223
676流体流动阻力法224
677表面积法224
68组合化学224
第7章常用吸附剂227
71活性炭228
711活性炭的制造方法228
712活性炭的结构232
713实用吸附装置234
714活性炭的用途234
715其他活性炭物质238
72硅胶241
721硅胶的制造方法242
722多孔结构的形成过程243
723硅胶的性质245
724杂质的影响250
725热性质251
726吸附热252
727硅胶的用途252
728其他胶体状二氧化硅253
73 沸石255
731天然沸石255
732人造沸石——分子筛256
733高硅沸石——zsm5262
734有序中孔二氧化硅
735其他沸石型物质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