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

2017-05-30 15:14:00 浏览:250

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
憨勇,徐可为 *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摘要
生物活性涂层的发展方向是涂层兼具多孔与纳米结晶形态、低弹性模量和高的骨磷灰石诱导能力等结构与性能特征。最近10年来,微弧氧化(MAO)已被用于Al、Mg、Ti、 Zr及其合金的表面改性,本文给出了我们在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生物医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含醋酸钙(CA)和β -甘油磷酸二钠(β-GPNa2, C3H5(OH)2PO4Na2)的电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MAO)可以在钛基体上制备出含Ca、P的TiO2涂层。提高电压,有利于增加涂层中Ca、P含量和涂层厚度。此涂层呈多孔形态,孔径1- 3 mm,晶粒尺度约为10-80 nm,且涂层与钛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在电压大于400 V时,涂层中TiO2从锐钛型转变成金红石型,并且形成CaTiO3、b-Ca2P2O7 和a-Ca3(PO4)2等新相。涂层中残余应力s11和s22为压应力,且随电压的增加,分别从40和78 MPa增加至640和538 MPa。随电压的增加,TiO2涂层的弹性模量从60增加到90 GPa,但结合强度从43.4下降到32.9 MPa,其原因是高电压下生成涂层中具有较高的残余应力和大的孔径。TiO2基涂层中含有的CaTiO3、b-Ca2P2O7 和a-Ca3(PO4)2是其具有生物活性的关键结构因素。
尽管MAO制备的单相TiO2涂层没有磷灰石形成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涂层具有多孔纳米结构、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和塑性好的优点。为此,我们研究了紫外光(UV)辐照对单相TiO2涂层生物活性的影响。发现UV照射不改变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形貌、晶粒尺寸和相组成,但显著改善涂层的亲水性、生物活性,增强SaOS-2成骨细胞的附着、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UV照射在TiO2涂层表面形成的大量Ti-OH基团是导致其生物学性能改善的原因。经UV照射的TiO2涂层在黑暗环境中储存两周后,其表面的Ti-OH基团数量仅有少量减少,在短期内仍能诱导磷灰石形成,表明经UV照射的TiO2涂层具有良好的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此外,含Ca、P的TiO2涂层经后续水热处理后,涂层表面有大量细小针状羟基磷灰石(HA)形成,其生物活性、亲水性、细胞响应行为显著增强。
在含CA和β-GPNa2的电解液中,钛合金经过高电压微弧氧化处理可直接在钛基体上制备出HA/TiO2双层涂层。其中HA外层含有少量的a-Ca3(PO4)2 和CaCO3,TiO2内层含CaTiO3。我们发现,微弧氧化处理约5 min时,阳极试样附近的电解液中开始出现微粒,随时间延长,其数量增多。该微粒带有负电荷,由HA、TCP 和CaCO3非晶组成。该双层涂层的形成机制是:高电压下激烈的微弧放电加热阳极试样附近的电解液,促进β-GP 水解和(CH3COO)-分解,产生大量的PO42- 和CO32-离子,它们与Ca2+反应形成微粒;这些带负电的微粒在电场作用下,沉积到预先形成的TiO2层表面、烧结形成含的a-Ca3(PO4)2 和CaCO3的HA外层。
在有机电解液中,通过微弧碳氮化(或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化,PEC/N)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厚的Ti(CxN1-x)涂层。该涂层由单一的纳米结晶Ti(C0.7N0.3)组成,呈内部致密、外部多孔(孔径约为1-2 mm)的形态,经过2.5小时的处理涂层厚度可达15mm,远大于现有表面技术在钛基表面沉积或生成TiC、TiN或Ti(CxN1-x)涂层的厚度。微弧碳氮化制备的Ti(CxN1-x)涂层具有高的硬度、结合强度和承载能力;在生理盐水或机油等液体介质环境下,涂层不仅具有减磨功能而且耐磨性优于传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的TiC膜。


* E-mail: kwxu@mail.xjtu.edu.cn ; yonghan@mail.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