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8 14:34:58 浏览:23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于2000年7月产生,历时近五年。五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制,学会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学会工作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表面工程分会在练元坚、徐可为主任委员的领导下,调动各位委员的积极性及加强与地方相关学会的协作,为表面工程科学技术行业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制造业,传播表面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学术活动
五年来,学会组织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2001年7月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校区召开了“耐磨抗蚀表面工程技术产业化研讨会”。大会特邀报告和发言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表面工程产业化的道路,体现及各项技术在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研究员对我国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及表面工程技术产业化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表面工程分会练元坚主任委员对推进表面工程技术产业化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与会代表对上述两个报告反应强烈,大家感到在产业化的概念,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面耳目一新,收获极大。
2001年10月在湖北宜昌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2002年9月在四川成都西南交大召开了第三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及中国香港20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出版中、英文论文集各1册。
2004年4月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大会主题为表面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的表面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达180余人,徐滨士院士作了“基于表面工程的先进再制造技术”的报告,丁传贤院士作了“等离子喷涂新型涂层材料”的报告,大会出版的论文集收集文章120余篇。
2004年10月在深圳举办了第四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来自不同国度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特别是本次会议吸引了一批近年留学归国的高层研究人员。会议征集论文196篇,在历届会议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会前正式出版了论文集,A辑为《有色金属学报》专刊,B辑为《材料保护》专刊。近年来,表面工程技术已发展成为技术含量高、各种新兴学科和技术交叉的专业,是制造高质量机械电子产品和新材料的重要基础工艺,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在大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中国外籍院士T.Bell以及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波兰等国的14位专家就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等前沿科学技术做了专题报告。
二、加强期刊资料出版及网络建设
五年期间,表面工程分会参与主办的《材料保护》杂志、《中国表面工程》不仅在发行量上有增加,同时在刊登内容上也有所创新,内容涉及到表面工程领域的科技论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行业动态、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生产实践,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断提高了刊物的认识度和知名度。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是全国表面工程领域第一个网站,随着其内容不断加大,点击率越来越高。
三、为企业提供服务
2004年7月,表面工程分会秘书处在华东地区走访了十余家相关企业,与企业领导及主要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企业与学会之间的联系及对学会的凝聚力。
2003年,表面工程分会响应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当收到中国科协《阜新市企业技术难题汇总》通知后,组织有关专家对这些与表面工程有关的技术难题进行答疑,受到中国科协及厂家的好评。
在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布置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同时借助企业改制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改造、表面处理生产、科研开发大好形势的东风。于2005年学会组织专家在西部宁夏举办表面工程新技术培训班。这种针对性相当强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相关技术培训班,对于弥补表面处理行业技术力量的短缺、加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辐射、渗透和改造,努力提升表面处理企业的产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西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总会的规定,每四年分会委员会进行一次换届,由于2004年表面工程分会的活动较多,经过总会同意,分会的换届工作延期到2005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计划
表面工程学会第三届委员会由来自机械、电子、冶金、铁道、汽车、航空航天、石化、轻工、解放军、中科院、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等部门的69位专家组成,委员遍布全国各地,
本届委员会将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组织工作、学术活动、科技咨询、编辑出版、教育培训和外事活动等各项工作。进一步调动各位委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会的合作。根据总会要求,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促进表面工程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科技人才的培养;接受委托,进行科技论证、评估、咨询,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技术职务资格评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和展览会等活动;组织技术培训,普及科技知识,组织编辑出版科技期刊、书籍、论文集和技术文件;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表面工程技术为工程领域的资源节约和降低能耗的重要作用。
一 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通过学会的学术活动,发展更多委员参加学会组织,
二 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 主办2006年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会议,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好会议组织、宣传、出版和对外联系工作;
(2) 主办2007年第五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积极配合大连理工大学做好会议组织、宣传、出版和对外联系工作。
三 扩大国际交流范围
(1) 积极与国际相关组织建立联系,组织互访,建立长期交流渠道;
(2) 积极与国际出版机构和收录机构建立联系,推荐优秀论文国际发表和收录。
四 开展编辑出版工作
(1) 征集表面工程专家系统的成果,编辑成果汇编;
(2) 征集表面工程年鉴资料,包括重要文献、标准、高技术产品;
(3) 申报合办《表面工程资讯》期刊
五 开展技术咨询工作
(1) 建立表面工程专家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2) 为表面工程行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科研院所和企业牵线搭桥。
六 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1) 申请表面处理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资质;
(2) 成立表面处理专业工程师认证材料起草小组;
(3) 建立表面工程系列工程师考核体系;
(4) 积极开展表面工程系列工程师的培训、认证资格工作。
七 开展信息交流工作
建立表面工程学会专用网站,及时反映学会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教育培训、科技咨询等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并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组织建设、会议组织,通报工作计划、统计资料等学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学会秘书处
2005年10月
表面工程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2000年7月-2005年9月)
荣誉主任委员:徐滨士
荣誉委员: 薛群基 郦振声
主任委员: 练元坚
副主任委员:丁传贤 马世宁 刘家浚 林 安 徐可为 闻立时 郭鹤桐 陶福山
总 干 事: 吕忠洲
副总干事: 朱有利 安桂华女 夏尧华女 ( 非委员)
委 员 (54人,姓氏笔划为序,*为常务委员)
丁传贤* 马世宁* 毛海荣 王汉功 甘复兴* *
左昭武 安桂华* 刘家浚* 吕忠洲* 孙 跃
伍泽涌 许教明 朱有利 宋长滨女 陈建敏*
佟晓辉 李一东 李长久 李国希 李立方
李金桂* 李银峰 李胜利 吴 江 吴晓春
余志明 张万灵 张胜涛 张海军 林 立
林 安* 练元坚* 罗崇泰 武博涵女 杨必暖*
杨兴宽 周元康 周仲荣* 周 磊 胡传炘
姜作军 闻立时* 徐可为* 秦晓洲 郑 宏*
郭宏光* 郭鹤桐* 陶福山* 曹小平* 曾晓燕*
雷明凯 蔡 珣* 蔡定康 薛 中女
表面工程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2000-2005年)
主任委员:
练元坚 机械工业科技委
副主任委员:
丁传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盐研究所
马世宁 装甲兵工程学院 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刘家浚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林 安 武汉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徐可为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闻立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郭鹤桐 天津市天津大学院
陶福山 上海机电研究院
总 干 事:
吕忠洲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副总干事:
朱有利 全军装备维修中心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安桂华女 机械科学研究院计划处
夏尧华女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委 员
毛海荣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
王汉功 西安市二炮兵工程学院
左昭武 广东省湛江海军舰船维修研究所
甘复兴*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伍泽涌 成都祥和磷化公司
孙 跃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许教明 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系
宋长滨女 哈尔滨华星金属表面技术开发公司
余志明 湖南中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佟晓辉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吴 江 湖北潜江南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
吴晓春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万灵 武钢技术中心产品所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室
张胜涛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张海军 江西省机械研究所
李一东 成都工程机械集团公司
李银峰 宁夏银河仪表公司
李长久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立方 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
李国希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金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胜利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金桂*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杨必暖* 湖北十堰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工艺研究所
杨兴宽 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陈建敏*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周元康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周仲荣* 西南交通大学
周 磊 武汉等离子体技术所
林 立 北京石油大学机电学院
武博涵* 北京总公司703所
罗崇泰 兰州物理研究所
姜作军 北京全军包装工作办公室
胡传炘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秦晓洲 重庆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郑 宏* 河南洛阳一拖集团工艺材料研究所
郭宏光*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曹小平* 北京二炮装备部计划处
曾晓雁*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雷明凯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表面工程研究室
蔡定康 陕西金属表面实业公司
蔡 珣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薛 中女 广州机床研究所